第八十三章 托付
關燈
小
中
大
三萬楚軍圍了三十萬人的臨淄,城外楚人好整以暇、屏絕開市,不慌不忙;城內齊人喧囂不止、炊煙不起,僅僅過了五日,斷炊的庶民們就受不了。據說,城外楚人不過三萬,城內持戟之士十萬,然而大王卻寧願這麽圍著,只因大司馬畏敵如虎。
群情洶洶,朝臣貴人們也心有不滿。有些,像大行田季這種,齊國乃東帝,楚國乃南蠻,被三萬南蠻圍了都城,東帝的面子以後往哪裏擱;有些,像大諫田幀等人,就認為不打一戰國內的邑大夫會不服,有損臨淄朝廷的威信;還有些,那是真希望齊軍戰敗,後勝倒臺。畢竟楚國只是問後勝之罪的,不是來滅國奪城的。
城內、朝中,輿情正在逐漸轉變,極力避免不戰的大司馬田宗察覺戰事無法避免,不得不與軍師牟種、邑大夫田揚、持戟之將史奕等少數人商議戰事。
“楚軍所持,鉅甲鉅兵也,我皆有之,何懼之有?”史奕是後勝的親戚,他為持戟之將不是因為其能力,而是因為其忠誠。史,是君王後家族的氏,史官世襲,以官為氏。後勝其實也氏史,因為他是君王後的堂弟,是王後的人,故常人一般稱其為後勝而非史勝。
五萬持戟之士是齊國最精銳的軍隊,後勝為相,自然要史氏領軍。田氏各宗對此心裏雖然有意見,可君王後薨落不過十六年,外戚勢力還很強大,對此也只能忍受。
史奕是後勝的人,對田宗自然不客氣。田宗卻不知道他為何如此,還以為他好戰心切,因而道:“鉅甲鉅兵是器,戰陣勝負乃需法,史將軍不見楚卒皆使夷矛……”
“夷矛又如何?”史奕笑道,“兵書有雲:凡兵無過三其身,過三其身,弗能用也,而無已,又以害人。南蠻矮小,身高不及七尺者眾,如今皆使兩丈四尺之夷矛,陣自亂也。”
“然秦軍接連敗北,此又為何?”牟種問道,他很少和史奕打交道。“將軍以為秦軍不如我?”
“秦軍之敗,以少敵多耳。”史奕再笑。“清水之戰,楚軍近三十萬,秦軍二十萬;稷邑之戰,楚軍二十五萬,秦軍十五萬;陳城之戰、敖倉之戰,皆守城之戰,敗於楚軍者乃魏軍,而非秦軍。今楚軍三萬,我軍十萬,敵寡我眾,何懼之有?”
“楚卒如何暫且不知,然楚騎卻是披靡,我軍莫擋也。”都大夫田揚道。史奕說的並非沒有道理,只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不管齊軍怎麽派人出城,都被楚國騎兵劫殺。
“兩軍城下對壘,我軍倚城而戰,楚軍騎兵何用?”史奕反問道。
“這……”田揚說的是屏絕遮蔽,但史奕說的卻是陣戰,兩種卻有些不同。
“將軍以為出城一戰,我軍必勝?”牟種再問道,他逐漸有了些明悟。
“不敢言必勝,然絕不會敗。”史奕自信滿滿。“持戟之士,乃我齊國遴選之卒,又有鉅甲鉅兵,楚軍何以勝我?大司馬畏戰不出,不知何意?受楚賄否?”
“無禮!”田宗旁邊的還有司馬田然,算是田宗的副手,他早就發現史奕意有所指。
“無禮?”史奕蔑笑。“大司馬食君之祿,卻不能為大王分憂,本將詢問何意有何不可?而今全城斷炊、戶戶生米,真不知庶民平日所納軍賦何用!”
“你!”田然大怒,“此齊相受秦之賄,離間齊楚,致使得楚王興師問罪……”
“問罪又如何?”史奕喊道。“我持戟之士可滅楚而朝食,本將今日便向大王請戰。”
史奕本就不是來議戰的,是來砸場子的。說罷他就拂袖而去,田然見其說走就走,頓時訝然,唯有田宗、牟種兩人看著他走,皆未出聲。良久,田宗方嘆道:“後勝害國,後勝害國啊!”
“大司馬何必顧及後勝。”牟種勸告。“為今之計,是如何致勝。”
“軍師以為我軍可勝否?”田揚深以為然。“若要取勝,如何而戰?”
“楚軍之強,一在士氣,二在陣法,三在騎兵,四在兵甲。”牟種歷數楚軍的優點,說的田揚不斷點頭。“士氣日久而懈,然若我軍速速出戰,其不墮也。陣法與我軍不同,士卒皆用夷矛,如何攻伐,我不知也。騎兵之強,無可匹敵,我聞莒城之戰,兩軍對陣楚騎忽而勾擊側背,我軍大敗,此不得不防也。兵甲之利,天下莫勝,我軍唯有持戟之軍有之,餘者皆無。”
“然我軍十萬之眾,若再征城內丁壯,披甲之卒可及二十萬。”田揚點頭之餘說起了兩軍兵力對比,“以二十萬之眾而攻三萬,亦不勝否?”
“城內庶民欲與楚人一戰否?”牟種問道。“而今城內盡知,楚王此來只問後勝之罪,不害齊人,其人為何而戰?”
“這……”田揚無言以對,不說城內庶民,就是都卒很多人也不是很想與楚人一戰。楚軍沒有攻城,更沒有像燕軍那樣‘劓齊卒,置前行’、‘掘壟墓,燒死人’。城內庶民對楚人並不憤怒,反而對後勝極為憤怒。即便城內粟價降了,這些人猶自憤怒不止。
“若要與楚軍戰,首要絕其騎兵……”牟種自顧自說,用籌子在籌盤上開始布陣。“錐行之陣,卑之若劍,末不銳則不入,刃不薄則不剸,本不厚則不可以列陣。是故末必銳,刃必薄,本必鴻。然則錐行之陣可以決絕矣。”
二十萬大軍,五萬鉅甲鉅兵的持戟之軍排在最前,是為末。其餘十五萬大軍為陣之本,謹守左右兩翼,這樣的陣列是可以防止騎兵勾擊的,但鉅甲鉅兵的持戟之軍真的能攻破楚軍陣列?牟種不知道。齊軍戈戟矛殳,沒有一樣兵器能長過楚人夷矛。
“雁行之陣,前列著(有雍),後列若貍,進可勾擊,退可自存,此之謂雁陣之任。”籌盤上的錐形之陣很快被抹去,取而代之的是雁行之陣。雁行之陣一如雁陣,中間凹而兩邊突,一旦交兵,突出的兩翼很自然的將敵軍左右包夾,進而側擊。
但楚軍因為有騎兵,騎兵是否會被雁行之陣包夾還是一個未知數。如果楚軍騎兵不在包夾範圍之內,那這個軍陣就很可能是失敗的。兩軍都采取勾擊戰術,然而齊軍是靠步卒勾擊,楚軍靠騎兵勾擊,步卒自然跑不過騎兵,等己方步卒勾擊時,楚軍騎兵估計已經擊穿己方軍陣。
孫臏十陣,除去不可能用的火陣水陣,其餘軍陣牟種都在籌盤上一一嘗試,此時離開大司馬府的史奕已回到幕府,開始做一些布置安排。
“可知本將為何召你等而來?”史奕問道。
跽坐在史奕身前的,是幾個連長和裏有司,他們入帳前已有人交代了一些事情,這時見史奕相問,當即答道:“小人知矣。”
“恩。”史奕毫不在乎的點點頭,以他的身份本沒有召見這些低級軍官的必要,但見一見總有好處,最少他們做起事來會更加賣力。“此事之後,本將自有賞賜。”
“謝將軍。”銅錢沒有看到一個,十幾個人就拜倒大謝。“小人必肝腦塗地。”
“去吧。”史奕笑了笑,“切記,別誤了時辰。”
時辰是很重要的,因為此事不僅僅有士卒參與,還有朝臣、學宮博士、庶民參與。願為史奕效死的連長、裏有司帶著千餘士卒還未趕到王宮臯門,路門外的路鼓已被人敲響。除了幾個朝臣,人群中嚷嚷聲最大的是學宮博士周青臣,他一邊擊鼓一邊嚎叫道:“大司馬食君之粟,卻畏敵如虎,十萬大軍乃懼三萬楚軍,為天下笑。請大王罷大司馬!請大王罷大司馬!!”
“請大王罷大司馬!請大王罷大司馬!!”周青臣喊的再響也不過是一個人,他身邊是數百名學宮士子,士子們人人激憤,一些竟然淚流滿面。
學子之後,搶在士卒之前的是一些庶民,日日吃生米吃的口齒出血,夜間沒有炭火凍得瑟瑟發抖,聽聞城外楚軍不過三萬而己軍卻有十萬,被人一挑唆鼓動,也跟著來鬧事了。等千餘名士卒沖入臯門大喊‘請大王罷大司馬’時,整個王宮已徹底亂作一團。
“學子、庶民、士卒,皆在此時要大王罷大司馬……”大司馬府內,牟種苦笑著搖頭,“此事必有妖。”
三幫人湊的這麽巧,肯定是有人暗中策劃。若說是楚人鼓動,田宗怎麽也不相信,楚人不可能鼓動軍中士卒,能鼓動軍中士卒的只能是……
“罷了。”想到了什麽的田宗瞬間氣一松,肩一塌,整個人好像老了十歲。“既然大王要戰,那便戰罷,臣請辭。”
“大司馬怎可如此?”司馬田然大驚,“大王只是一時聽信後勝讒言。”
“楚王問罪後勝,我軍敗又如何?我軍敗若能剪除後勝這個佞臣,大利也。”田宗說著,他巍巍顫顫的起身,出門之前對牟種深深一揖,道:“便托付給軍師了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群情洶洶,朝臣貴人們也心有不滿。有些,像大行田季這種,齊國乃東帝,楚國乃南蠻,被三萬南蠻圍了都城,東帝的面子以後往哪裏擱;有些,像大諫田幀等人,就認為不打一戰國內的邑大夫會不服,有損臨淄朝廷的威信;還有些,那是真希望齊軍戰敗,後勝倒臺。畢竟楚國只是問後勝之罪的,不是來滅國奪城的。
城內、朝中,輿情正在逐漸轉變,極力避免不戰的大司馬田宗察覺戰事無法避免,不得不與軍師牟種、邑大夫田揚、持戟之將史奕等少數人商議戰事。
“楚軍所持,鉅甲鉅兵也,我皆有之,何懼之有?”史奕是後勝的親戚,他為持戟之將不是因為其能力,而是因為其忠誠。史,是君王後家族的氏,史官世襲,以官為氏。後勝其實也氏史,因為他是君王後的堂弟,是王後的人,故常人一般稱其為後勝而非史勝。
五萬持戟之士是齊國最精銳的軍隊,後勝為相,自然要史氏領軍。田氏各宗對此心裏雖然有意見,可君王後薨落不過十六年,外戚勢力還很強大,對此也只能忍受。
史奕是後勝的人,對田宗自然不客氣。田宗卻不知道他為何如此,還以為他好戰心切,因而道:“鉅甲鉅兵是器,戰陣勝負乃需法,史將軍不見楚卒皆使夷矛……”
“夷矛又如何?”史奕笑道,“兵書有雲:凡兵無過三其身,過三其身,弗能用也,而無已,又以害人。南蠻矮小,身高不及七尺者眾,如今皆使兩丈四尺之夷矛,陣自亂也。”
“然秦軍接連敗北,此又為何?”牟種問道,他很少和史奕打交道。“將軍以為秦軍不如我?”
“秦軍之敗,以少敵多耳。”史奕再笑。“清水之戰,楚軍近三十萬,秦軍二十萬;稷邑之戰,楚軍二十五萬,秦軍十五萬;陳城之戰、敖倉之戰,皆守城之戰,敗於楚軍者乃魏軍,而非秦軍。今楚軍三萬,我軍十萬,敵寡我眾,何懼之有?”
“楚卒如何暫且不知,然楚騎卻是披靡,我軍莫擋也。”都大夫田揚道。史奕說的並非沒有道理,只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是不管齊軍怎麽派人出城,都被楚國騎兵劫殺。
“兩軍城下對壘,我軍倚城而戰,楚軍騎兵何用?”史奕反問道。
“這……”田揚說的是屏絕遮蔽,但史奕說的卻是陣戰,兩種卻有些不同。
“將軍以為出城一戰,我軍必勝?”牟種再問道,他逐漸有了些明悟。
“不敢言必勝,然絕不會敗。”史奕自信滿滿。“持戟之士,乃我齊國遴選之卒,又有鉅甲鉅兵,楚軍何以勝我?大司馬畏戰不出,不知何意?受楚賄否?”
“無禮!”田宗旁邊的還有司馬田然,算是田宗的副手,他早就發現史奕意有所指。
“無禮?”史奕蔑笑。“大司馬食君之祿,卻不能為大王分憂,本將詢問何意有何不可?而今全城斷炊、戶戶生米,真不知庶民平日所納軍賦何用!”
“你!”田然大怒,“此齊相受秦之賄,離間齊楚,致使得楚王興師問罪……”
“問罪又如何?”史奕喊道。“我持戟之士可滅楚而朝食,本將今日便向大王請戰。”
史奕本就不是來議戰的,是來砸場子的。說罷他就拂袖而去,田然見其說走就走,頓時訝然,唯有田宗、牟種兩人看著他走,皆未出聲。良久,田宗方嘆道:“後勝害國,後勝害國啊!”
“大司馬何必顧及後勝。”牟種勸告。“為今之計,是如何致勝。”
“軍師以為我軍可勝否?”田揚深以為然。“若要取勝,如何而戰?”
“楚軍之強,一在士氣,二在陣法,三在騎兵,四在兵甲。”牟種歷數楚軍的優點,說的田揚不斷點頭。“士氣日久而懈,然若我軍速速出戰,其不墮也。陣法與我軍不同,士卒皆用夷矛,如何攻伐,我不知也。騎兵之強,無可匹敵,我聞莒城之戰,兩軍對陣楚騎忽而勾擊側背,我軍大敗,此不得不防也。兵甲之利,天下莫勝,我軍唯有持戟之軍有之,餘者皆無。”
“然我軍十萬之眾,若再征城內丁壯,披甲之卒可及二十萬。”田揚點頭之餘說起了兩軍兵力對比,“以二十萬之眾而攻三萬,亦不勝否?”
“城內庶民欲與楚人一戰否?”牟種問道。“而今城內盡知,楚王此來只問後勝之罪,不害齊人,其人為何而戰?”
“這……”田揚無言以對,不說城內庶民,就是都卒很多人也不是很想與楚人一戰。楚軍沒有攻城,更沒有像燕軍那樣‘劓齊卒,置前行’、‘掘壟墓,燒死人’。城內庶民對楚人並不憤怒,反而對後勝極為憤怒。即便城內粟價降了,這些人猶自憤怒不止。
“若要與楚軍戰,首要絕其騎兵……”牟種自顧自說,用籌子在籌盤上開始布陣。“錐行之陣,卑之若劍,末不銳則不入,刃不薄則不剸,本不厚則不可以列陣。是故末必銳,刃必薄,本必鴻。然則錐行之陣可以決絕矣。”
二十萬大軍,五萬鉅甲鉅兵的持戟之軍排在最前,是為末。其餘十五萬大軍為陣之本,謹守左右兩翼,這樣的陣列是可以防止騎兵勾擊的,但鉅甲鉅兵的持戟之軍真的能攻破楚軍陣列?牟種不知道。齊軍戈戟矛殳,沒有一樣兵器能長過楚人夷矛。
“雁行之陣,前列著(有雍),後列若貍,進可勾擊,退可自存,此之謂雁陣之任。”籌盤上的錐形之陣很快被抹去,取而代之的是雁行之陣。雁行之陣一如雁陣,中間凹而兩邊突,一旦交兵,突出的兩翼很自然的將敵軍左右包夾,進而側擊。
但楚軍因為有騎兵,騎兵是否會被雁行之陣包夾還是一個未知數。如果楚軍騎兵不在包夾範圍之內,那這個軍陣就很可能是失敗的。兩軍都采取勾擊戰術,然而齊軍是靠步卒勾擊,楚軍靠騎兵勾擊,步卒自然跑不過騎兵,等己方步卒勾擊時,楚軍騎兵估計已經擊穿己方軍陣。
孫臏十陣,除去不可能用的火陣水陣,其餘軍陣牟種都在籌盤上一一嘗試,此時離開大司馬府的史奕已回到幕府,開始做一些布置安排。
“可知本將為何召你等而來?”史奕問道。
跽坐在史奕身前的,是幾個連長和裏有司,他們入帳前已有人交代了一些事情,這時見史奕相問,當即答道:“小人知矣。”
“恩。”史奕毫不在乎的點點頭,以他的身份本沒有召見這些低級軍官的必要,但見一見總有好處,最少他們做起事來會更加賣力。“此事之後,本將自有賞賜。”
“謝將軍。”銅錢沒有看到一個,十幾個人就拜倒大謝。“小人必肝腦塗地。”
“去吧。”史奕笑了笑,“切記,別誤了時辰。”
時辰是很重要的,因為此事不僅僅有士卒參與,還有朝臣、學宮博士、庶民參與。願為史奕效死的連長、裏有司帶著千餘士卒還未趕到王宮臯門,路門外的路鼓已被人敲響。除了幾個朝臣,人群中嚷嚷聲最大的是學宮博士周青臣,他一邊擊鼓一邊嚎叫道:“大司馬食君之粟,卻畏敵如虎,十萬大軍乃懼三萬楚軍,為天下笑。請大王罷大司馬!請大王罷大司馬!!”
“請大王罷大司馬!請大王罷大司馬!!”周青臣喊的再響也不過是一個人,他身邊是數百名學宮士子,士子們人人激憤,一些竟然淚流滿面。
學子之後,搶在士卒之前的是一些庶民,日日吃生米吃的口齒出血,夜間沒有炭火凍得瑟瑟發抖,聽聞城外楚軍不過三萬而己軍卻有十萬,被人一挑唆鼓動,也跟著來鬧事了。等千餘名士卒沖入臯門大喊‘請大王罷大司馬’時,整個王宮已徹底亂作一團。
“學子、庶民、士卒,皆在此時要大王罷大司馬……”大司馬府內,牟種苦笑著搖頭,“此事必有妖。”
三幫人湊的這麽巧,肯定是有人暗中策劃。若說是楚人鼓動,田宗怎麽也不相信,楚人不可能鼓動軍中士卒,能鼓動軍中士卒的只能是……
“罷了。”想到了什麽的田宗瞬間氣一松,肩一塌,整個人好像老了十歲。“既然大王要戰,那便戰罷,臣請辭。”
“大司馬怎可如此?”司馬田然大驚,“大王只是一時聽信後勝讒言。”
“楚王問罪後勝,我軍敗又如何?我軍敗若能剪除後勝這個佞臣,大利也。”田宗說著,他巍巍顫顫的起身,出門之前對牟種深深一揖,道:“便托付給軍師了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